详情
安徽:粮食产量、播种面积再创历史新高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安徽粮食产量、播种面积再创历史新高,总产约830.16亿斤,较上年增产10.14亿斤,粮食单产377.28公斤/亩,较上年增产3.57公斤/亩。

图片2

图为 安徽粮食生产

  安徽粮食增产离不开农业投入品的精准把控。近年来由于小麦抗病虫品种缺乏,重大病虫害防治仍依赖化学农药,长期高频过量使用农药,易引发小麦病虫抗药性攀升、生态环境污染等一系列连锁反应。

  “国家要求什么、农业需求什么、农民诉求什么,我们就要研究什么。”安徽农业大学绿色农药研发与应用团队带头人操海群带领团队成员,聚焦农药减施增效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开展小麦重大病虫防治科技攻关,在“适时用药、创制新药、高效施药、集成减药”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团队持续调查监测全省自2000年以来的小麦病虫发生种类和危害程度数据,结合省内各小麦生态区近20年的气象数据、品种抗性等资料,构建了适用不同生态区的多变量训练数据集8500余条,建立了安徽省小麦重大病虫害精准预测模型,率先实现植保专家与各级植保从业人员实时对接的网络会商预测功能,做到实时监测、动态预测、早期预警。

  “目前,该系统已在全省15个小麦生产市、80个县(区)推广应用达10年,上传数据10万余条,对赤霉病、蚜虫等病虫预报准确率达90%。”团队成员廖敏副教授说。掌握了病虫发生规律,接下来就是精准施策。经过10余年攻关,团队与安徽久易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协作,突破防治小麦赤霉病高效药剂丙硫菌唑原药合成等“卡脖子”关键技术,创制农药新产品3个,打破国外公司产品垄断,企业新增销售额7.59亿元。为进一步提高施药效率和农药利用率,2020年,由安徽农业大学与省植保总站等单位联合制定的安徽省首个植保无人飞机施药技术地方标准出台。

  以“药前精准预测+选药增效替代+施药飞防作业+药后质量监管”为核心的小麦重大病虫防治农药减施增效技术体系为农药减施、小麦增产保驾护航。2022年6月,农业农村部专家组对项目成果进行了第三方评价:示范区综合防治率85%以上,化学农药平均减量32%,农药利用率达40%以上,成果整体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其中部分新工艺、新产品开发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听到专家组的反馈,团队成员一致认为十几年的心血没有白费,一切都是值得的。该技术成果摘得2022年度安徽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成果关键技术已经连续两年被安徽省农业农村厅推介为农业主推技术,近三年在安徽、江苏、河南等省份累计推广应用7730万亩,节本增收总额80.59亿元。

  声明:以上文章来源农民日报,如涉版权,请通知0537-3163974删除。

相关资讯
文章评论
下滑加载全部评论
已加载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0评